omniture

威廉姆森来了 论道中国经济

2010-07-01 17:36

      《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中国行”昨启幕

  6月28日,北京万豪酒店,一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国内顶级经济学家、企业家精英带来的思想盛宴如期举行。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中国行”首站北京站的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这是奥利弗·威廉姆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的首次访华,也是中国的学者、企业家们第一次如此规模和系统地与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进行高端对话。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以及企业家代表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英格索兰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宋振宁和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等学者与商界代表共聚一堂,围绕“全球融合·中国发展”的主题各抒己见,就公司治理与金融危机等热点话题展开头脑风暴。
  现场还有来自中国高校和企业界的800名参会人员,倾听并热情参与到这场智库交锋之中。
  席间,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先后走上讲台发表了题为《交易费用经济学》和《市场里的政府》的主题演讲。
  在主题演讲之后,论坛进入主题为“寻找公司治理的‘黑匣子’”的圆桌论坛。在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教授的主持下,奥利弗·威廉姆森与周其仁教授、刘迎秋主任、李国庆总裁、宋振宁总裁、冯军总裁等六人共同论道中国经济和公司治理的热点话题,现场精彩观点不时闪现。
  据悉,威廉姆森在造访北京之后,还将出席于7月2日和3日在中国另外两个重要城市举办的“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中国行”成都站和深圳站活动。

        威廉姆森:金融危机主因是监管不力
  威廉姆森的主题演讲中,金融危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如何对待大型银行,他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他认为,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始作俑者——大型银行,与其将它们分解,大而化小,以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还不如引进一系列新的监管机制,因为本次金融危机的主因是监管不力。
本次危机缘于监管不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避免重蹈覆辙,不少专家建议,将本次危机的制造者大型银行进行分解,化整为零,以减弱其“兴风作浪”的能力。
  威廉姆森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的建议是,需以监管的办法,逼迫企业“从善”。因为这场危机的主因是监管失灵,并不是雷曼等银行太大。监管机构由于不具备自我批评的能力,其发展步伐无法跟上被监管者,从而无法更好地监管,只能在事后做些亡羊补牢的工作。他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衍生品市场迅猛发展,曾有一位名叫布朗的女士建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希望他们着手研究衍生品领域的相关问题,以防范风险。然而,这个建议未被采纳,否则,2008年金融危机可能就不会发生。
最大的监管对象是自己
既然监管才是问题的根本,那么如何监管?监管什么?
  威廉姆森指出,现实中,监管者的有些监管工作,可能只为了满足民意。此外,在实践层面,监管者有一种被俘获的倾向。因为被监管者如银行业,不断地向监管者灌输他们自己的一些看法。久而久之,监管者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监管理念。这种调整不是出于监管目的,而是对被监管者的同情。
  “同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个人所从事行业的转换。就像时下中国的一些人,一会儿在政府工作,当监管者,一会儿又被调到某个具体的国企,当被监管者。考虑到自己将来可能会到国企工作,监管者就可能不自觉地实施保护性的监管。
  因此,威廉姆森指出,监管应考虑几个问题:首先,机制设计是否有失误,是不是保护主义的监管?其次,监管者是否会被被监管者俘获?应从机制设计上,减少监管者被他人重金收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