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居特斯洛和紐約2016年7月14日電 /美通社/ --
在史上较大規模的聯合國峰會採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一年後,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與儀錶盤(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Index and Dashboard)表明:所有國家在到2030年實現這些宏偉目標方面面臨重大的挑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實現了全部可持續發展目標,甚至表現最為出色的瑞典也「仍未實現」數項目標。
一年前,來自聯合國193個成員國的全球領導人在紐約舉行了會議,他們舉辦了史上较大規模的峰會並承諾要實現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經濟發展、社會包容和環境可持續性這三個可持續發展層面上的一系列宏偉目標。目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方案聯盟(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簡稱「SDSN」)與貝塔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推出了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與儀錶盤,旨在提供有關跟蹤可持續發展目標進度並確保問責制的成績報告單。這份報告表明了全球領導人如何兌現其承諾,並且敦促各國不要失去開展重大改革的動力。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與儀錶盤收集了149個國家的可用資料,旨在評估各國在2016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排名。
(圖片:http://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60712/388809-INFO)
距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最近的國家並不是那些大國,而是相對較小的發達國家——瑞典、丹麥和挪威是該指數中表現较好的前3個國家。德國和英國是七國集團成員國中僅有的位居該指數前10的國家。美國在該指數中位居第25名,俄羅斯聯邦和中國則分別位居第47名和第76名。較為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中顯然得分较低,因為這些國家可支配的資源相對較少。中非共和國、乍得和尼日爾是該指數中排名墊底的國家,它們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任重道遠。
這份報告重點指出了各地區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需要在不平等、可持續消費、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等方面努力實現相關目標,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為其國民提供基本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方面面臨不小的困難。東亞和南亞的表現好於許多其它發展中地區,但在健康和教育方面仍面臨未能解決的挑戰。對於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而言,嚴重不平等是最為緊迫的問題。儘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步,但這個全球最為貧窮的地區在幾乎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仍面臨重大的挑戰,極端貧困、饑餓和健康目前是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需要顯著改善的主要領域。
貝塔斯曼基金會行政總裁兼主席Aart De Geus表示:「全球領導人在去年歷史性峰會上討論了應該談論的內容。現在,我們必須確保他們付諸行動。實施行動的前幾年將對實現直到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SDSN總監Jeffrey D. Sachs則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充滿挑戰性的目標,如果各國以明確的決心去努力,那麼就可以實現這種目標。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數與儀錶盤有助於各國制定一條實現這些目標的實際路線。」
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簡介
在紐約舉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高層政治峰會和部長級會議之際(2016年7月18日至20日),貝塔斯曼基金會和SDSN面向149個國家發佈了全球首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比性研究的結果。SDSN是由多家研究機構組成的機構,成立的目的在於説明實現全新的聯合國目標。貝塔斯曼基金會則是德國規模较大的基金會之一,致力於促進社會包容所有人。
查詢詳情和各國報告英文版全文,敬請瀏覽:
http://www.bertelsmann-stiftung.de或者www.unsdsn.org/
相關專家:
Christian Kroll,電話:+49(0)5241-81-81471
手機:+49-173-660-1646
電郵:christian.kroll@bertelsmann-stiftung.de
Michael Shank,電話:+1-212-870-2473
電郵:michael.shank@unsds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