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3月8日 /美通社/ -- 眾所周知,亞洲人口工作時間長,頭痛是辦公室的常見痛症之一。而近日,香港執業脊醫協會脊骨神經科醫生通過脊柱矯正、康復治療與預防方案,成功為難醫病患治療錯位,而該醫療案例甚至作為行業經典榮耀登入BMJ英國醫學期刊,將為世界醫療領域創造更大的貢獻。
案例中顯示,該男性患者47歲,因難醫的右側半顱及舌頭和頭痛發作三個多月,經由神經內科醫生和多項血液報告的評估,只能依賴止痛藥,但病人考量有慢性胃炎而無法長期服藥,因此轉至紐約醫療集團脊骨神經部求診。經過脊醫脊柱矯正、物理治療與預防方案,成功治療錯位。
亞洲人口壓力大 頭痛是常見痛症
任職于紐約醫療集團脊骨神經部的香港執業脊醫協會主席朱君璞醫生表示,精神壓力與頸椎錯位是頭痛的兩大危險因子,都市人的脊柱因姿勢不良,加上長期手提電話的使用改變頸椎生理弧度,脊椎受力增加、可導致神經受壓和椎間盤突出。一旦頸椎錯位,輕則導致腫脹酸痛、關節運動障礙等問題,它除了影響生活品質之外,病患更可能因神經傳導下降,導致無力、麻痺、甚至癱瘓等併發症。
長期服藥副作用多 脊醫或可解決頭痛問題
止痛藥、麻醉原本就存在相當程度的風險,尤其是長期病的身體狀況較差,慢性病較多,使其風險大為提高,因此對於不需要、不適合或不願意吃藥的病患,脊醫治療一種主要的選擇。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主席朱君璞醫生指出,脊醫治療脊骨錯位的方式先使用磁共振圖像X光確認脊柱和神經系統的型態,並評估是否有急性手術的必要 。脊醫會與病患和家屬溝通 , 進行脊骨矯正前並取得同意,使用X光追蹤脊柱矯正後的型態,再視實際病況實施固定、中期復健運動、長期預防治療,並配合生活習慣與低劑量X光影像追蹤檢查。
脊醫治療分三階段 矯正錯位復原佳
具體而言,脊醫對錯位的治療策略可分成三個階段。朱君璞醫生進一步指出,頸椎錯位發生之1至2週內稱為急性期,此時患部組織急性發炎、疼痛腫脹,治療應以緩解痛症、消炎止痛為主,配合超聲波增加血循環、電流止痛,此外,在此期間內盡早把錯位矯正,痛症嚴重的患者亦可配合骨科手術治療;錯位矯正第2至8星期為亞急性期,此時進入軟組織回復時期,患部紅腫炎症漸散但傷後肌筋膜仍僵硬,這時脊醫治療以增進血液循環為主,促使脊柱迅速連接而癒合。
錯位治療第 8星期到第12個月為矯型期,此時受傷的軟組與矯正後的骨組織逐漸回復協調,脊醫治療可當幫助軟組織修補和矯型還原錯位。這時可配合脊科刮痧及康復治療,幫助患部減少肌腱末端沾黏,和恢復關節活動功能。
BMJ相關鏈接:https://casereports.bmj.com/content/11/1/e227483
香港執業脊醫協會:chairman@cda.org.hk
Website: http://www.cd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