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header_shtml
美通社: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首页 > 新聞稿中心 > 行业新聞稿
en_US zh_TW zh_CN

信達生物與UNION Therapeutics宣佈新型PDE4抑制劑 Orismilast(IBI353)中國臨床I期研究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2022-12-05 08:00

美國羅克維爾、中國蘇州和丹麥海勒魯普2022年12月5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免、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與UNION therapeutics A/S ("UNION"),一家專注於免疫學和傳染病、擁有多個臨床階段管線的製藥公司,宣佈處於全球臨床II期的潛在同類最佳PDE4抑制劑orismilast(信達研發代號:IBI353)在中國健康受試者的I期臨床研究中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該項研究(CTR 20222393)是一項在健康受試者中多次給藥的I期劑量爬坡臨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評估中國健康受試者接受orismilast多次給藥後的藥代動力學(PK)特徵、安全性與耐受性,以支持orismilast在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AD)等多個適應症的後續臨床開發。

Orismilast是一種強效和高選擇性的下一代PDE4抑制劑,具有廣泛的抗炎特性。2021年信達生物與UNION達成戰略合作,獲得orismilast在中國(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研究、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權益。Orismilast已經在銀屑病的口服治療和特應性皮炎的局部治療中產生了積極的概念驗證(PoC)數據,有望成為這兩種疾病的潛在最佳或首選治療方案。相比其他PDE4抑制劑,orismilast對PDE4亞型B和D的高選擇性和創新的緩釋技術帶來的優異的治療窗口,預計會帶來更好的抗炎效果和耐受性。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臨床開發副總裁錢鐳博士表示:"當前銀屑病尚無根治方法,該領域有著極大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Orismilast是信達生物和UNION共同開發的用於治療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的口服藥,也是信達在自身免疫領域佈局的又一新靶點分子,是信達目前已處於臨床開發中期的潛在最佳候選藥物之一。國外臨床研究結果已經充分驗證了orismilas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生物學活性。目前進行的I期研究作為orismilast在中國的首次人體試驗,將評價orismilast在中國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為進一步的臨床開發提供依據。我們將加快推進orismilast進入中國銀屑病及特應性皮炎受試者的臨床研究,以期盡快獲批,滿足患者安全、有效和方便的長期口服治療的需求,讓患者盡快獲益,在減輕患者病痛的同時,也能極大地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真正實踐"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高質量生物藥"的信達使命。"

UNION therapeutics公司CEO Kim Kjøller表示: "我們很高興信達生物正在全力推進orismilast的開發,雙方將共同致力於為全球皮膚病患者提供下一代創新療法。我們已經看到orismilast治療銀屑病、特應性皮炎和化膿性汗腺炎(HS)的三項後期臨床試驗取得了良好進展,期待正在中國進行的I期研究,為orismilast的開發邁進重要一步。"

關於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AD

銀屑病是一種多系統疾病,特徵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鱗屑性斑塊,常瘙癢。成人中銀屑病患病率的估計值範圍為0.51%-11.43%,兒童中為0%-1.37%[1]。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較多。最常見的銀屑病臨床類型是尋常型銀屑病(斑塊狀銀屑病)。炎症細胞(如T細胞和髓樣樹突狀細胞)和促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 IL)-12和IL-17)在銀屑病發病機制中的參與已得到充分證實[2]

目前銀屑病尚無根治方法。尋常型銀屑病可通過局部治療、光療或全身治療或其中任何一種聯合治療進行管理。約80%的患者出現輕度至中度疾病[3] [4],可以接受局部治療。約三分之一的銀屑病患者出現中重度疾病,全身性藥物(生物學或非生物學)或光療是中重度銀屑病的首選方案[5]。然而,使用生物療法(例如抗體)長期治療銀屑病往往受到安全性和耐受性問題的限制,隨著時間推移療效降低,而且由於給藥途徑不便(例如注射)導致依從性較差[6]。因此,尚未滿足中重度銀屑病患者進行安全、有效和方便的長期口服治療的需求。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種以濕疹樣皮損和劇烈瘙癢為特徵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該病症影響全球15%~30%的兒童,2%~10%的成人也可能受到其影響[7]。這些皮膚病變中的炎性浸潤包括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肥大細胞[8]。在這些患者的白細胞中也發現了高水平PDE4活性[9]。AD主要採用外用治療,主要是間歇性預防性使用外用皮質類固醇和/或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同時每日使用潤膚劑。間歇性使用皮質類固醇引起皮質類固醇相關不良作用(如皮膚萎縮、敏感或薄皮區域形成條紋和全身效應)的風險極小。然而,長期堅持外用治療的比率較低。在成人AD患者中,超說明書使用其他常規全身性口服免疫調節劑(如環孢素、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可能有效,但患者因報告不良事件或無效停止治療;使用這些藥物存在已知的安全性局限性,需要定期進行實驗室監測。因此,需要更好的全身性治療選擇,特別是對於外用治療療效不佳的AD患者。度普利尤單抗是一種靶向IL-4和IL-13受體的皮下注射生物療法,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中度至重度AD成人患者。在這種疾病狀態下,口服治療選擇的需求仍然是當務之急。

Orismilast

IBI353(Orismilast)是目前正在開發用於銀屑病和皮炎口服治療的PDE4抑制劑。PDE4是一種環磷酸腺甘(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特異性PDE,由免疫和炎症細胞表達,包括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10]。在這些細胞中,PDE4是主要的PDE形式,PDE4抑制劑可增加cAMP水平。高cAMP水平傾向於降低增殖和細胞因子生成,而低濃度cAMP則具有相反的作用。PDE4抑制此前已經被證明會下調一系列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11]- [13]。與以往研究發現一致,Orismilast展現出強勁、廣泛的抗炎作用,通過抑制人樹突狀細胞的細胞因子分泌(TNF-α、IL-1β和IL-12),並且在體外也證實了對T細胞活化的抑製作用。研究結果支持進一步開發orismilast,有望成為潛在的同類最佳或同類首創的PDE4抑制劑,用於治療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包括銀屑病、HS和AD。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開發、生產和銷售腫瘤、代謝、自身免疫、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製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1801。

自成立以來,公司憑借創新成果和國際化的運營模式在眾多生物製藥公司中脫穎而出。建立起了一條包括35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多個疾病領域,其中7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公司已有8個產品(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達伯舒®,英文商標:TYVYT®;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攸同®,英文商標:BYVASDA ®;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蘇立信®,英文商標:SULINNO ®;利妥昔單抗生物類似藥,商品名:達伯華®,英文商標:HALPRYZA®;佩米替尼片,商品名:達伯坦®,英文商標:PEMAZYRE®;奧雷巴替尼片,商品名:耐立克®;雷莫西尤單抗,商品名:希冉擇®,英文商標:CYRAMZA®;塞普替尼膠囊)獲得批准上市,2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5個新藥分子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20個新藥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

信達生物已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生物藥開發、產業化人才團隊,包括眾多海歸專家,並與美國禮來製藥、賽諾菲、Adimab、Incyte、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等國際合作方達成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滿足百姓用藥可及性和人民對生命健康美好願望的追求。

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或公司領英賬號:Innovent Biologics。

關於UNION therapeutics

UNION therapeutics是一家專注於免疫學和傳染病、擁有多個臨床階段管線的非上市製藥公司。公司目前主攻兩大互補的化學方向,覆蓋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目前有七個項目處於臨床開發階段。UNION公司總部位於丹麥海勒魯普 (Hellerup),高管團隊擁有生物技術公司創業經驗和跨國藥企高層管理經驗,總計曾主導超過15個產品的新藥獲批。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 www.uniontherapeutics.com

聲明:

1. 該適應症為研究中的藥品用法,尚未在中國獲批;

2. 信達不推薦任何未獲批的藥品/適應症使用。

信達生物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佈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這些表述本質上具有相當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使用"預期"、"相信"、"預測"、"期望"、"打算"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本公司有關的,目的均是要指明其屬前瞻性表述。本公司並無義務不斷地更新這些預測性陳述。

這些前瞻性表述乃基於本公司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未來事務的現有看法、假設、期望、估計、預測和理解。這些表述並非對未來發展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乃超出本公司的控制範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

本公司、本公司董事及僱員代理概不承擔 (a) 更正或更新本網站所載前瞻性表述的任何義務;及 (b) 若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實現或變成不正確而引致的任何責任。

參考文獻:

[1].   Michalek IM, Loring B, John S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psoriasis.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7 Feb;31(2):205-212. doi: 10.1111/jdv.13854. Epub 2016 Aug 30.

[2].   Quaglino P, Bergallo M, Ponti R, Barberio E, Cicchelli S, Buffa E, et al. Th1, Th2, Th17 and regulatory T cell pattern in psoriatic patients: modulation of cytokines and gene targets induced by etanercept treatment and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response. Dermatology. 2011;223(1):57-67.

[3].   Stern RS, Nijsten T, Feldman SR, Margolis DJ, Rolstad T. Psoriasis is common, carries a substantial burden even when not extensiv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widespread treatment dissatisfaction. 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2004;9:136-9

[4].   Menter A, Korman NJ, Elmets C, Feldman SR, Gelfand JM, Gordon KB,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Section 4.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psoriasis with traditional systemic agents. J Am Acad Dermatol 2009;61:451-85.

[5].   Menter A, Korman NJ, Elmets CA, Feldman SR, Gelfand JM, Gordon KB,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sorias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Section 5.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psoriasis with phototherapy and photochemotherapy. J Am Acad Dermatol. 2010;62:114-135.

[6].   Ravindran V, Scott DL, Choy EH.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and biological agents for psoriatic arthritis. Ann Rheum Dis. 2008;67:855-859.

[7].   Bieber T. Mechanism of disease.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08 358: 1483-94.

[8].   Cooper KD: Atopic dermatitis: recent trends in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J Invest Dermatol 1994, 102:128–137.

[9].   Butler JM, Chan SC, Stevens S, Hanifin JM: Increased leukocyte histamine release with elevated cyclic AMP-phosphodiesterase activity in atopic dermat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83, 71:490–497.

[10].    Spina D. PDE4 inhibitors: current status. Br J Pharmacol. 2008;155(3):308-315.

[11].    Brideau C, Van Staden C, Styhler A, Rodger IW, Chan C-C. The effects of phosphodiesterase type 4 inhibitors on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and leukotriene B4 in a novel human whole blood assay. Br J Pharmacol 1999;126(4):979-88.

[12].    Manning CD, Burman M, Christensen SB, Cieslinski LB, Essayan DM, Grous M, et al. Suppression of human inflammatory cell function by subtype-selective PDE4 inhibitors correlates with inhibition of PDE4A and PDE4B. Br J Pharmacol 1999;128(7):1393-8.

[13].    Samrao A, Berry TM, Goreshi R, Simpson EL. A pilot study of an oral 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 (apremilast) for atopic dermatitis in adults. Arch Dermatol 2012;148(8):890-7.

消息來源: 信達生物

相關股票: HongKong:1801 OTC:IVBIY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releases_right_column_video_module_shtml
精選視頻
數據顯示視頻、圖片等元素讓新聞稿點擊量提升77%
 

健康護理與醫院 最近新聞稿

醫療藥物 最近新聞稿

藥物 最近新聞稿

臨床試驗與醫學發現 最近新聞稿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footer_shtml
進階搜尋
搜尋
  
  1. 產品與服務
  2. 新聞稿中心
  3. 知識庫
  4. 博客
  5. 多媒體新聞稿
  6. 聯繫我們
  7. 繁體中文知識庫正在建設中,請您選擇簡體中文或英文版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