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header_shtml
美通社: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首页 > 新聞稿中心 > 行业新聞稿
en_US zh_TW zh_CN

信達生物在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六月全體大會口頭報告全球首創PD-1/IL-2α-bias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IBI363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數據

2024-06-14 08:59

美國舊金山和中國蘇州2024年6月14日 /美通社/ --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的生物製藥公司,在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六月全體大會上公佈了全球首創(First-in-class)PD-1/IL-2α-bias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IBI363治療多種晚期實體瘤的臨床數據(研究登記號:NCT05460767)。[鏈接]

信達生物製藥集團高級副總裁周輝博士表示:「IBI363作為FIC分子,代表了信達生物在IO領域持續不斷的研發和創新。分子設計方面,創造性採用α偏向及減弱β、γ的獨特思路,極大提升了IL-2的治療窗口;通過PD-1的特異性牽引,可以選擇性刺激和擴增腫瘤內同時表達PD-1和CD25的T細胞,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IBI363展現出了極佳的成藥性,具有抗體類似的藥代動力學(IgG-like PK)和低免疫原性。在ASCO數據報道基礎上,本次ESMO全體大會我們展示了更多數據。尤其是在IO經治的鱗狀NSCLC中,IBI363展現了強大的抗腫瘤作用,有望帶來突破性的研究結果。此外,IBI363在未經腫瘤免疫治療(IO naïve)的黏膜型黑色素瘤看到了令人欣喜的療效,在相對冷腫瘤的人群中看到這樣的結果,對於我們下一步拓展IO naïve人群帶來信心,也預示IBI363的廣泛開發潛力。」

PD-1/IL-2α-bias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IBI363)治療晚期實體瘤的的I期臨床數據

本項研究為Ia/Ib期研究,旨在評估IBI363治療晚期實體瘤受試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

超過300例受試者接受IBI363單藥治療,給藥劑量達到史無前例的水平,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突破IL-2療法的安全性顧慮

  • 截至2024年4月16日,共347例晚期實體瘤受試者接受了不同劑量(0.2 μg/kg QW~3mg/kg Q3W)的IBI363單藥治療。其中包括100例非小細胞肺癌、89例黑色素瘤、102例結直腸癌及56例其他腫瘤的受試者。其中81.8%的受試者既往接受過2線或以上的系統性治療。在除結直腸癌以外的245例受試者中,84.1%的受試者入組前接受過免疫治療。
  • 安全性方面,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是關節痛、貧血和甲狀腺功能異常。三級或以上TRAE的總體發生率為23.9%,三級或以上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的總體發生率為10.4%。3mg/kg Q3W劑量組的38例受試者中,13.2%的患者發生了三級或以上TRAE,安全譜與總體人群類似,未發現新的安全性風險。

展現出跨瘤種的治療潛力,劑量爬升擴展至3mg/kg療效持續提升

  • 有效性方面,在≥0.1mg/kg劑量範圍內,共300例受試者接受了至少一次基線後腫瘤評估,其中有3例完全緩解(CR)和49例部分緩解(PR)。截止日期前,38例受試者仍未發生疾病進展(PD),DoR尚未成熟。在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204例受試者中,ORR達到17.6%。
  • 3mg/kg劑量組,共15例受試者接受了至少一次基線後腫瘤評估,其中ORR達到46.7%, DCR 80.0%

在驅動基因野生型非小細胞肺癌中觀察到令人欣喜的療效信號

  • 70例受試者接受了≥0.3mg/kg IBI363治療並至少接受了一次基線後腫瘤評估,其中77%既往接受過2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僅1例患者未接受過免疫治療。總體ORR為27.1%,DCR為72.9%。
  • 37例接受≥0.3mg/kg IBI363的肺鱗癌受試者中(其中36例既往接受過PD-(L)1治療,1例既往接受過TCE治療),13例患者獲得PRORR達到35.1%DCR75.7%。截止日期時,肺鱗癌的中位隨訪時間為5.7個月,中位PFS5.5個月(95% CI, 3.2-6.9),13PR患者中有11例仍處於緩解狀態。
  • 9例肺癌患者(其中8例既往接受過PD-(L)1治療,1例既往接受過TCE治療)接受了3mg/kg IBI363給藥且至少有一次基線後腫瘤評估,含6例肺鱗癌和3例驅動基因野生型肺腺癌,其中6例肺鱗癌及1例肺腺癌獲得PRORR分別為100%33.3%DCR均為100%

在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黑色素瘤以及既往未接受過免疫治療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受試者中均觀察到令人欣喜的療效信號

  • 37例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1mg/kg IBI363治療並至少接受了一次基線後腫瘤評估,11例患者獲得了客觀緩解,包括1例CR和10例PR,ORRDCR分別為29.7%73.0%
  • 8例既往未經過免疫治療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受試者中,6例受試者達到客觀緩解,其中1例受試者最佳療效為CR,5例受試者最佳療效為PR,總體ORR達到75.0%DCR100%

此外,本項I期臨床研究中結直腸癌隊列的數據此前在ASCO發表。鑒於IBI363單藥展示出令人鼓舞的療效信號及良好的耐受性,本研究正在繼續推進中,以進一步探索IBI363在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結直腸癌等腫瘤中的前景,相關數據和分析將在未來學術會議或期刊上繼續更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白雪莉教授表示「肺癌是全球第一大致死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大約占比80%[1]。近年來,PD-1/PD-L1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展現出了令人欣喜的療效。然而,多數患者在治療後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表現出原發性或繼發性耐藥。免疫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化療(如多西他賽)的ORR僅約10%,中位PFS不到4個月[2]。IL-2作為激活腫瘤特異性CD8+T細胞的重要細胞因子,在機制上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互補,可以扭轉T細胞耗竭,從而克服免疫耐藥。IBI363作為PD-1/IL-2α-bias雙特異性分子,在免疫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中表現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在ORR和PFS上都顯示出臨床獲益;同時安全性可控,高劑量水平初步顯示出更高的響應率且未觀察到新的安全性風險,值得進一步探索。」

福建省腫瘤醫院陳譽教授表示「黑色素瘤在中國人群中,以免疫治療不敏感的肢端型和黏膜型黑色素瘤為主(約占60%~70%[3])。IL-2作為激活腫瘤特異性CD8+T細胞的重要細胞因子,在機制上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互補,可以扭轉T細胞耗竭,是在黑色素瘤經過充分驗證的靶點。IBI363作為PD-1/IL-2α-bias雙特異性分子,初步研究結果提示在免疫耐藥的黑色素瘤具有顯著優於目前標準治療的客觀緩解率,並且緩解持久。在免疫治療幾乎無應答的黏膜型黑色素瘤更是觀察到了鼓舞人心的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IBI363治療在黑色素瘤人群中耐受性良好,整體安全性風險可控。總體而言,目前已有的臨床數據提示IBI363在黑色素瘤人群具有充分的開發前景,後續將繼續開展臨床研究進一步探索IBI363在黑色素瘤人群的臨床價值。」

關於IBI363PD-1/IL-2α-bias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

IBI363是由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PD-1/IL-2雙特異性融合蛋白,同時具有阻斷PD-1/PD-L1通路和激活IL-2通路兩項功能。IBI363的IL-2臂經過了設計改造,保留了其對IL-2 Rα的親和力,但削弱了對IL-2Rβ和IL-2Rγ的結合能力,以此降低毒性;而PD-1結合臂可以同時實現對PD-1的阻斷和IL-2的選擇性遞送。由於新激活的腫瘤特異性T細胞同時表達PD-1和IL-2α,這一差異性策略可以更精確和有效地實現對該T細胞亞群的靶向和激活。IBI363不僅在多種荷瘤藥理學模型中展現出了良好抗腫瘤活性,在PD-1耐藥和轉移模型中也表現出了突出的抑瘤效力。從臨床迫切需求出發,信達生物正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開展臨床研究探索IBI363在針對各種晚期惡性腫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使命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於2011年,致力於研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讓我們的工作惠及更多的生命。公司已有10個產品獲得批准上市,它們分別是信迪利單抗注射液(達伯舒®),貝伐珠單抗注射液(達攸同®),阿達木單抗注射液(蘇立信®),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達伯華®),佩米替尼片(達伯坦®),奧雷巴替尼片(耐立克®), 雷莫西尤單抗注射液(希冉擇®2,塞普替尼膠囊(睿妥®2,伊基奧侖賽注射液(福可蘇®)和托萊西單抗注射液(信必樂®)。目前,同時還有4個品種在NMPA審評中,4個新藥分子進入III期或關鍵性臨床研究,另外還有18個新藥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

公司已與禮來、羅氏、賽諾菲、Adimab、Incyte和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等國際合作方達成30多項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在不斷自研創新藥物、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秉承經濟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年來,始終心懷科學善念,堅守「以患者為中心」,心繫患者並關注患者家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公司陸續發起、參與了多項藥品公益援助項目,讓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得益於生命科學的進步,買得到、用得起高質量的生物藥。至2023年底,信達生物患者援助項目已惠及17余萬普通患者,藥物捐贈總價值34億元人民幣。信達生物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提高中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以滿足百姓用藥可及性和人民對生命健康美好願望的追求。

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或公司領英賬號www.linkedin.com/company/innovent-biologics/

聲明:信達不推薦任何未獲批的藥品/適應症使用。

前瞻性聲明

本新聞稿所發佈的信息中可能會包含某些前瞻性表述。這些表述本質上具有相當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使用「預期」、「相信」、「預測」、「期望」、「打算」及其他類似詞語進行表述時,凡與本公司有關的,均屬於前瞻性表述。本公司並無義務不斷地更新這些預測性陳述。

這些前瞻性表述是基於本公司管理層在做出表述時對未來事務的現有看法、假設、期望、估計、預測和理解。這些表述並非對未來發展的保證,會受到風險、不確性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有些是超出本公司的控制範圍,難以預計。因此,受我們的業務、競爭環境、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情況的未來變化及發展的影響,實際結果可能會與前瞻性表述所含資料有較大差別。

本公司、本公司董事及僱員代理概不承擔 (a) 更正或更新本網站所載前瞻性表述的任何義務;及 (b) 若因任何前瞻性表述不能實現或變成不正確而引致的任何責任。

參考文獻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1, 71(3): 209-249.

[2] TROPION-Lung01 ESMO 2023

[3] Clin Cancer Res 2020;26:4250–9. doi: 10.1158/1078-0432.CCR-19-3922; BMC Cancer (2023) 23:121. https://doi.org/10.1186/s12885-022-10473-y.

消息來源: 信達生物

相關股票: HongKong:1801 OTC:IVBIY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releases_right_column_video_module_shtml
精選視頻
數據顯示視頻、圖片等元素讓新聞稿點擊量提升77%
 

生物科技 最近新聞稿

健康護理與醫院 最近新聞稿

醫療藥物 最近新聞稿

藥物 最近新聞稿

臨床試驗與醫學發現 最近新聞稿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footer_shtml
進階搜尋
搜尋
  
  1. 產品與服務
  2. 新聞稿中心
  3. 知識庫
  4. 博客
  5. 多媒體新聞稿
  6. 聯繫我們
  7. 繁體中文知識庫正在建設中,請您選擇簡體中文或英文版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