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header_shtml
美通社: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首页 > 新聞稿中心 > 行业新聞稿
en_US zh_TW

抗血栓藥未充分用於預防中風

2013-09-03 22:30

- 全球房顫登記研究的一年期數據揭曉

- 2013年歐洲心臟病協會大會上的 GARFIELD 登記研究報告提供了有關處於風險中的房顫病人實際治療方式的療效數據

阿姆斯特丹2013年9月3日電 /美通社/ -- 出自創新的獨立學術研究計劃 GARFIELD(全球抗凝劑實地登記研究)首批研究的一年期數據結果對心房顫動(簡稱:房顫)病人群體中風的風險加大提供了見解。這些結果取自本週在2013年歐洲心臟病協會大會 (ESC Congress 2013) 上發表的八份研究報告摘要,均表明眾所周知能顯著降低房顫病人中風風險的抗凝治療,在面臨該風險的房顫病人中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

GARFIELD 由倫敦 Thrombosis Research Institute (TRI) 贊助的一個國際指導委員會開展,是一項國際性、觀察性、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旨在瞭解房顫給全球帶來的負擔。房顫是一種常見病,表現為兩個上心室(心房)顫動,而不是有規律地跳動,可導致中風等致命併發症。全球多達2%的人口患有房顫。(1)儘管存在一些非常有效的預防方法,但是房顫導致的中風對臨床和社會依然造成了很大負擔,而且日益加劇。

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外科教授、英國倫敦 TRI 理事 Ajay Kakkar 勳爵(博士)表示:「來自 GARFIELD 的這些一年期數據表明,有證可循的中風預防方法並未在日常臨床實踐中得到充分利用。這些新發現再次強調了房顫病人中風風險的臨床實驗結果。研究表明,通過更加連貫地應用较佳實踐,並採用多種創新療法來預防高危房顫病人中風有望改善病人治療效果。」

在2013年歐洲心臟病協會大會上揭示的數據來自五批 GARFIELD 研究中的第一批。第一批研究包括從19個國家540個隨機選擇的地點招募的共計10614名患有非瓣膜性房顫且經研究人員確定至少伴有一項其它中風風險因素的病人。在這些病人中,5089名屬於回顧性研究範疇,被列入驗證組,另外5525名屬於前瞻性研究,他們就是這些報告摘要的研究對象。歐洲心臟病協會的房顫治療指南 (ESC Guidelines) 建議所有高中風風險的病人接受維生素 K 拮抗劑 (VKA) 抗凝治療,除非存在應用禁忌。高中風風險是指 CHA2DS2-VASc 風險評分大於或等於2。之前報告的基準數據表明,在第一批研究中,82.6%的病人 CHA2DS2-VASc 評分大於或等於2,其中只有62%的人接受了抗凝治療。

2013年歐洲心臟病協會大會上公佈的中風風險分層研究數據來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期間被歸入前瞻性研究組的5523名病人。

這些一年期數據包含在一份口頭報告和七個展板說明摘要內,屬於初步數據,應謹慎解讀。該報告發表於「最新進展: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 -- 當前指導原則和未來發展預期」分會,該分會著重介紹這個主題的四個较高評分的摘要。

根據相關混雜因素進行調整後的數據亮點包括:

口頭報告

  • 與未患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的房顫病人相比,患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的房顫病人對維生素 K 拮抗劑的使用更少(比例分別為51.7%和48.9%),儘管一年後全因死亡、中風/全身栓塞 (SE)、大出血和復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的風險相當
    • 10.1% (n=559) 的病人曾患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其中44.0% (n=246) 曾植入支架

展板說明

  • 之前得過中風或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的房顫病人的風險係數更高,並且更加頻繁地使用抗血栓治療。
    • 與之前未得過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相比,之前得過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房顫病人在確診的第一年內死亡風險高44% (HR* 1.44, p=0.037) 且患上中風/全身栓塞的風險高出兩倍多 (HR 2.27, p=0.004)
    • 之前得過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房顫病人更多接受維生素 K 拮抗劑抗凝治療(比例為58.1%,而未得過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比例為50.5%),不過這些抗凝劑在兩個小組都未得到充分利用
  • 接受心律控制(使用藥物恢復正常心律)的房顫病人的死亡風險低於接受心速控制(使用藥物降低心速以貼近正常水平)的房顫病人
    • 在研究病人中,38.1% (n=2,107) 進行心律控制,49.8% (n=2,754) 進行心速控制治療
    • 接受心律控制治療的房顫病人的死亡風險比接受心速控制治療的病人低28% (HR 0.72, p=0.041)
    • 心律控制病人更加年輕,中風風險評分更低
    • 兩個小組在許多方面表現不同,因此可能存在一些影響結果的剩餘混雜變量
  • 患有冠心病 (CAD) 的房顫病人的總體風險係數較高
    • 研究病人中19.3% (n=1,066) 患有冠心病 -- 與未得冠心病的病人相比,這些病人年齡更大、男性居多且同時採用抗血小板治療和維生素 K 拮抗劑的可能性更高
    • 患有冠心病的房顫病人比未患有冠心病的病人患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的風險高出兩倍多 (HR 2.49, p=0.016),但是死亡、中風/全身栓塞和大出血的風險相當
  • 與永久性房顫病人相比,陣發性房顫病人的維生素 K 拮抗劑使用頻率更低,儘管中風和全身栓塞風險水平相當
    • 24.4% (n=1,348) 的研究病人患有陣發性房顫,14.2% (n=785) 患有永久性房顫
    • 39.1%的陣發性房顫病人和61.0%的永久性房顫病人採用維生素 K 拮抗劑(單獨或與抗血小板治療同時使用)
    • 與永久性房顫病人相比,陣發性房顫病人的死亡風險低38% (HR 0.62, p=0.057)
    • 兩組病人的中風/全身栓塞風險相當 (HR=1.18, p=0.72)
  • 與歐洲組相比,亞洲組新近確診的房顫病人的中風風險更低,抗凝劑的使用頻率也更低
    • 28.7% (n=1,587) 的病人來自亞洲,58.6% (n=3,237) 的病人來自歐洲
    • 平均來說,與歐洲病人相比,亞洲病人多為男性、更年輕、體重指數更低、合併症更少
    • 拋開風險水平因素,歐洲組維生素 K 拮抗劑的使用頻率(61.4%)明顯高於亞洲組(35.8%),體現出這兩組在對有效的中風預防療法的使用上存在顯著差異
  • 儘管兩組的死亡率和中風率相似,但新近確診的房顫病人的維生素 K 拮抗劑使用頻率要低於永久性房顫病人
    • 44.8% (n=2,477) 的房顫病人為新近確診,14.2% (n=785) 為永久性房顫病人
    • 與永久性房顫病人(61.0%)相比,新近確診的房顫病人的維生素 K 拮抗劑(單獨或與抗血小板治療同時使用)使用頻率更低(52.1%)
    • 與新近確診的房顫病人相比,永久性房顫病人的中風/全身栓塞風險高出47%,儘管這種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 (HR 1.47, p=0.36)
    • 新近確診的房顫病人年紀略小
  • 抗凝劑在相當一部分接受直流電復律治療(DCC+,一種讓心臟恢復正常竇性心律的技術)的房顫病人當中利用不足,儘管指南建議用其來預防中風
    • 登記的病人中有一小部分(11.1% (n=614))在確診的四個月內接受過直流電復律治療,儘管他們只是剛診斷出患有房顫
    • 接受直流電復律治療的病人比沒有接受該療法的病人更傾向於採用維生素 K 拮抗劑治療。不過,有6.9%接受直流電復律治療的病人沒有接受抗血栓治療,12.5%的病人只採用了抗血小板治療
    • 兩組的一年期全因死亡、中風/全身栓塞或大出血結果沒有差別
消息來源: Thrombosis Research Institute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releases_right_column_video_module_shtml
精選視頻
數據顯示視頻、圖片等元素讓新聞稿點擊量提升77%
 

健康護理與醫院 最近新聞稿

醫療藥物 最近新聞稿

臨床試驗與醫學發現 最近新聞稿

調查、投票與研究 最近新聞稿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footer_shtml
進階搜尋
搜尋
  
  1. 產品與服務
  2. 新聞稿中心
  3. 知識庫
  4. 博客
  5. 多媒體新聞稿
  6. 聯繫我們
  7. 繁體中文知識庫正在建設中,請您選擇簡體中文或英文版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