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企業與企業間(B2B)消息變成新聞?

如何將企業與企業間(B2B)消息變成新聞?伍詠欣 (Yan),《明周》專題組記者。

很多時企業與企業間,俗稱B2B(Business-to-Business)的商業訊息,想透過發布新聞稿的方式讓媒體報道令大眾知道,並不容易。原因是這類所謂的「新聞」消息新聞性不足,以致公關或企業傳訊花了資源發新聞稿,卻得不到理想的宣傳效果。《明周》專題組記者伍詠欣說,要能將企業與企業間的資訊變成與大眾息息相關的資訊,才有被報道的價值,但要怎樣才能做到?

《明周》報道的內容取材,多圍繞設計、文化、建築、科技、城市、綠色生活,一般企業硬推銷「新聞」很難打動記者揮筆報道。對於一位記者而言,新聞寫作是要找對社會大眾有影響的事來報道,單純為公司作名氣的宣傳稿不太可行。伍詠欣舉例說:「要衡量有沒有新聞價值,要找出該企業在行業間有沒有新消息值得公布,同時這些舉動又會對大眾在今日甚至日後生活有影響,或者是一些創新的科技研發,對社會有影響。如果具備這些元素,縱使該公司發明的技術只局限於企業與企業間的往來,因為這些研發日後有機會被普及化,都有可能成為被報道的材料。」

軟性包裝企業新聞         從故事帶出品牌

早前伍詠欣獲某品牌邀請去西班牙參觀鞋廠,了解造鞋過程,到底一雙鞋由鞋尖到鞋底是如何製造出來?當日去參觀鞋廠,主辦單位邀請來自不同地方的媒體採訪,六間來自歐洲,三間來自美國,兩間來自亞洲,每間媒體都有機會一同參觀多間製造廠房。她說:「面對這類採訪邀請,要將內容寫成軟性新聞,將之變成一個時裝版的新聞報道,透過介紹一雙鞋怎樣製造出來背後的故事從而帶出品牌,所以採訪寫稿的主線非創辦人,亦不是品牌成立了多長時間,反而是鞋匠怎樣製造鞋。」

如何將企業與企業間(B2B)消息變成新聞?伍詠欣赴西班牙參觀鞋廠,訪問員工造鞋的竅門。(圖片來源:《明周》/劉玉梅)

而除了這類外遊出差採訪邀請稿外,其實每位記者每天都會收到無數公關致電推稿,甚至收到上百封新聞稿電郵,當然很難逐一回覆。新聞稿是其中一個新聞題材的資料來源,除此以外,她寫稿時會從那裡找靈感和題材呢?她說:「查看電郵時看到一些有用的新聞稿,會儲存下來同時主動找文中有用的線索,如文中提及的公司公關聯絡方法,有機會致電追問詳情。另外就是一些難得的採訪機會,都盡量不會錯過。例如曾有機構安排同志講座,同時額外安排了兩位來自台灣的同志可供採訪,我會因人家親自由台灣來到香港,機會難逢可以採訪他們,即使現在未有機會報道相關新聞,都有興趣先做訪問,問了有用資料,將來或有機會寫專題報道。」

追新聞尾          透過不同渠道跟進新聞報道

多留意身邊事物、新聞報道都是找寫稿題材的來源。日報因為版位及時間有限,一則新聞可能只能600字簡短交代,但周刊可以有足夠時間寫一篇具深度的新聞故事,可以有時間追新聞尾,每當她找到追新聞尾的線索,會去找相關資料和受訪者訪問,會透過facebook、電郵、公司網站或公關去找資料。

相反,有些公關向記者推銷新聞時略欠技巧。她提到有些公司公關回覆太慢,有時非到最後也不會問他們拿資料。相反公關要如何找她呢?「看似傳銷的來電號碼都不會接聽,最好用WhatsApp聯絡我,可增加訊息被閱讀或來電被接聽的機會。」說到最尾,企業要成功宣傳品牌,除了要掌握寫新聞稿外,同樣都要懂包裝新聞稿,如何將新聞稿內容變得普及和大眾化才是重點。

金句

查看電郵時看到一些有用的新聞稿,會儲存下來同時主動找文中有用的線索,如文中提及的公司公關聯絡方法,有機會致電追問詳情。

受訪者資料

伍詠欣 (Yan),《明周》專題組記者。專心寫字,也分心拍片。堅持深入報導,關注城市發展、教育、醫療、生死及性別議題。

撰文者介紹

黃琳,美通社媒體及受眾拓展主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