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6年9月6日電 /美通社/ -- 首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於9月2日晚落下了帷幕,歷經三周的緊張激烈賽事,最終來自日本的木島真優拔得頭籌,獲得了堪稱全球音樂賽事中较高大獎獎金十萬美元。俄羅斯選手謝爾蓋·多加金、美國選手黃凱珉、德國選手斯特凡·塔哈哈、美國選手林品任和中國選手柳鳴分獲二至六名。韓國選手宋知垣雖無緣決賽,卻以其動人地演繹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榮膺「较佳中國作品演繹獎 -- 太平洋之星」。
艾薩克·斯特恩獎 -- 人文精神獎則花落中國甘肅會師中學的校長吳泰祥和副校長杜正權以及來自阿富汗的女孩涅金·帕爾瓦克。
長達三周的比賽,通過全方位、高難度的賽程設置,以及一流的評委陣容和選手水準,讓全球愛樂者都聚焦在這一國際性賽事上,掀起一股不小的熱議。
賽制創新:從每個角度去檢驗真正的音樂家
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自第一輪的四分之一決賽起,為人討論最多的就是曲目設置的難度。選手要在第一輪共完成兩首帕格尼尼隨想曲、伊薩伊及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半決賽更是加入了室內樂合作,分為了三大環節 -- 鋼琴三重奏、中國作品及奏鳴曲、與室內樂團合作莫扎特協奏曲(且華彩部分需要自創);再加上決賽的一首炫技曲目和一首協奏曲,每一位選手在來參加比賽之前都要準備長達四個小時左右的曲目量,這是為國際同類賽事所罕見的。
但正是通過這樣的賽程設置,讓選手全面綜合的音樂素養展現在評委和聽眾面前。他們的高水平不只是體現在技巧上,更是體現在創新力和對不同風格作品的詮釋上,這使得進入決賽的六位選手之間難分伯仲,讓最後的對決顯得扣人心弦、精彩迭出。
德國選手斯特凡·塔哈哈在莫扎特協奏曲環節用《梁祝》元素創作了華彩,西方音樂「混搭」東方韻味,令觀眾叫絕。他表示:「儘管這次比賽的曲目量很大,難度很高,但是這恰恰能展現出一名全面完整的音樂家應是什麼樣子,反映出你該如何用音樂與觀眾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機制創新:外國選手的演奏使《梁祝》更多元
充滿中國戲曲音樂元素的《梁祝》,對於海外選手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難題。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梁祝》,甚至是第一次接觸中國音樂作品。不僅選手認為有難度,而且連作曲家也如此認為。《梁祝》作曲家之一陳鋼說:「《梁祝》對他們來說很難,音準難,對中國文化精髓的把握更難,但他們的演繹讓我感動。」
不過選手都表示很享受這個過程,來自俄羅斯的謝爾蓋·多加金說,希望以後有機會和樂隊合作拉《梁祝》,借此體味更濃郁的中國元素。
何占豪表示,不能苛求每一位外國選手都要拉出純正的中國味道,一首曲子經由不同演奏家二度創作,就會誕生不同的版本,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解讀和創造,演奏家越多,版本也就越豐富。
一直在說「中國文化走出去」,但在這次比賽中通過這個環節的設置,讓西方人主動來學習瞭解中國文化,同樣是有效的方法。這次「较佳中國作品演繹獎 -- 太平洋之星」的獲得者、韓國選手宋知垣就曾透露,她在準備《梁祝》的時候,就聽了大量的中國戲曲。比賽期間,組委會還組織各國評委一起觀看了俞麗拿老師對《梁祝》的講解視頻,他們在聽了18位半決賽選手演奏之後,都對這部作品表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去購買曲譜,結果幾天內,上海音樂學院附近書店內的《梁祝》曲譜都已售罄。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比賽組委會執行主任周平透露,今後每一屆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都將把中國作品作為比賽環節。讓中國音樂更多地被喜歡、被演奏,讓中國文化能以更積極的形式在全球廣為傳播。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比賽組委會主任余隆說,前來參賽的近10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小提琴手,都是國際樂壇的新生力量,評委席上更是大家雲集,相信他們今後都會成為《梁祝》的海外傳播者。
人文精神獎創新比賽機制
首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在賽事之外,特設了「艾薩克·斯特恩獎 -- 人文精神獎」。該獎項將頒發給全球範圍內各個領域裡,在用音樂詮釋人文精神方面有傑出貢獻的人士。謹以此向艾薩克·斯特恩大師以音樂閃爍人性光輝的一生致敬。該獎項由比賽組委會主任余隆、特邀大提琴家馬友友及斯特恩家族共同評選。獲獎人選將在明晚宣佈,並將由斯特恩家族代表為其頒獎。獲獎者還將獲得10,000美元的獎勵。
余隆說道:「國際上很少有同類型的比賽頒發與器樂無關的獎項。最重要的就是鼓勵那些非專業演奏員,那些為音樂事業貢獻巨大,但一直默默無聞,在背後默默耕耘付出的人。中國有一個認知就是『飲水思源』,我覺得這在全球範圍內適用。這個獎項初衷就是為了發掘更多的音樂故事,那些在背後付出的教育家,默默的支持者。現在人們過分關注台前,而我們希望回歸本真,發掘底層的,純真樸實,甘於寂寞的音樂人以及音樂教育者。」
規則創新:確保公正透明
本次比賽在規則上的一大突破,便是在每一輪比賽結束後公佈未晉級選手的成績。這一舉動反映了比賽所承諾的透明性。而且評委打分採用了雙重打分機制,評委不僅要給出每位選手晉級下一輪的「是」或「否」的選擇,還要為每位選手打分數。
而在半決賽中的三重奏環節,一整天的比賽,自始至終都是鋼琴家盛原和大提琴家朱亦兵在台上毫無保留地配合所有18位選手,對他們的體力和專注力帶來極大的考驗,但余隆表示,這樣固定安排也是為了確保評判的基準和選手之間的可比性。
鋪就國際化職業道路為國內人才培養提供新機制
比賽固然是選手之間在藝術性和音樂性上的你追我趕,卻也是一個發現人才的平台和途徑。在這次比賽後,除主辦方上海交響樂團將邀請獲獎選手參與演出外,還有中國愛樂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墨爾本交響樂團、悉尼交響樂團均將為優秀選手提供演出合同。
除了樂團之外,這兩天也已有幾家業界有名的經紀公司代表來到比賽現場,觀摩六位決賽選手的表現。而經過前幾輪各方面的歷練和考驗,進入決賽的選手已是高手中的高手,或許未來之星將從他們中間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