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ture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header_shtml
美通社: 全球領先的新聞稿發佈, 傳播和監測服務提供者
首页 > 新聞稿中心 > 行业新聞稿
zh_TW

畢馬威報告:線上線下融合將成教育培訓模式新標準

2020-05-28 17:50
-深度解讀 OMO 模式下之財務及稅務機遇與挑戰

香港2020年5月28日 /美通社/ --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促使網上教育受到極大關注,加快了教育行業的 OMO(Online-Merge-Offline,即線上線下融合)模式轉型,眾多行業知名的教育公司已宣佈將 OMO 模式列為公司的主要策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蘇霜女士指出,之前僅開展線下培訓教育的連鎖企業受疫情影響,近半年來業績慘淡,企業紛紛尋求開展線上教學業務。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除了需要了解政策監管方面的不同要求之外,還要了解產品和服務線上化可能需要的投入與支出,以及線上化在收入確認方式方面引起的財務及稅務變化。

畢馬威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攜手發佈首份《教育連鎖企業 OMO 模式的挑戰和機遇》報告,聚焦教育連鎖企業在 OMO 轉型所面對的挑戰並為企業轉型提供具體的財務及稅務指導。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模式摸索前行

OMO 模式實體是繼 O2O(Online-To-Offline)模式之後,科技發展帶來的線上線下快速融合,令市場效率大幅提升的商業模式。而教育領域的 OMO 模式,是一種多場景融合、依靠科技進行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優勢互補、各取所長的教學模式。

在此報告中,引用了松鼠 Ai 1對1等知名中國連鎖企業的轉型升級案例,以深入描述其商業模式的變化,並且據此分析帶來的財務方面的變化。知名教育連鎖企業負責人對「OMO 模式」的發展趨勢闡述他們的見解。北大青鳥研究院院長肖睿認為,OMO 最大的優勢是服務體驗、服務效率,但教育領域不同於新零售領域,不能為了 OMO 而 OMO,需要精心挑選環節、設計場景。儘管在教育培訓行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 OMO 模式已經成為了發展共識,OMO 更呈現出爆發的趨勢,但行業對這種模式還存在不同的理解。立思辰大語文副總裁金鑫補充道:「OMO 這個概念本身一直都是隨著行業業態、技術、場景及需求的動態變化,而不斷的清晰和得以逐漸界定。」

新教育場景模式下的財務及稅務挑戰與機遇

報告指出,OMO 模式的形態是線上教學/服務與線下教學 / 服務的自然結合。針對這現狀,畢馬威中國稅務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李一源詳細闡述「線下連鎖教育培訓機構重點關注的財務及稅務問題」與轉型「OMO 模式」後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李一源認為,線下連鎖教育培訓機構需要同時兼顧其商業模式的合理性、法律合規性與稅務效益與合規。從收入方面來看,這些機構需要重點關注贈品、免費課程及體驗課程等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視同銷售問題、積分兌換的稅務處理、預收學費的收入確認等問題。而從支出方面來看,企業需要處理教師薪酬的支付安排和繳付個人所得稅、外籍教師遙距教學相關的稅務處理等問題。

報告同時指出,在企業轉型「OMO」模式後,企業既面臨財務及稅務挑戰,同時也迎來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新機遇。由於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的監管規定和資質要求不同,轉型時企業需審視監管要求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例如,培訓機構備案、培訓內容備案(學科類)、培訓人員備案(學科類)等。而隨著技術投入的增加,「OMO」模式轉型也將為企業帶來科技類相關的財務及稅務優惠。線下連鎖教育培訓機構需在教務/教學系統、學員管理系統、監課系統等方面新增技術開發和軟件投入資源,並善用科技類財務及稅務優惠政策。企業需要考慮其線上化採取的不同技術投入方式,如何現有的核心業務更好地結合。李一源認為,企業如果能夠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申請和管理打破監管機構對教育行業的傳統理解,則更能突出科技賦能教育的定位。而這將涉及加強和落實知識產權的申請和管理,包括教務/教學系統、學員管理系統、觀課系統等的知識產權歸屬,和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如何定義、研發費用如何歸類等一系列財務及稅務問題。

另外,不能忽視的是,線下連鎖教育培訓機構轉型「OMO 模式」可能增加互聯網上的推廣,從而為企業所得稅費用扣除帶來不確定性。線下連鎖教育培訓機構的收入和成本構成可能發生變化,需重新評估企業的財務及稅務指標,並盡早調整和優化。而加盟模式的線下連鎖教育培訓機構可能面臨分成結算方式的調整,並可能會在實際操作上產生新的痛點,企業需要通過優化架構和價值鏈規劃來提升整體稅務效率。

畢馬威中國簡介

畢馬威中國在二十二個城市設有二十四家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南京、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路。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路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 — 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品質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消息來源: 畢馬威中國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releases_right_column_video_module_shtml
精選視頻
數據顯示視頻、圖片等元素讓新聞稿點擊量提升77%
 

財經/金融 最近新聞稿

電腦/電子 最近新聞稿

教育 最近新聞稿

多媒體與互聯網 最近新聞稿

會計新聞及事務 最近新聞稿

調查、投票與研究 最近新聞稿

from common-pcom:html:key:hk_segment_includes_overall_segment_footer_shtml
進階搜尋
搜尋
  
  1. 產品與服務
  2. 新聞稿中心
  3. 知識庫
  4. 博客
  5. 多媒體新聞稿
  6. 聯繫我們
  7. 繁體中文知識庫正在建設中,請您選擇簡體中文或英文版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