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1年3月9日 /美通社/ -- 《中國報道》原文報道如下: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0年,我國年初剩餘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這其中就包括了曾是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四川省。
在四川省的183個縣市區中,161個有脫貧任務;其45個深度貧困縣,包含了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中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治州。在去年,88個貧困縣、11501個貧困村、6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
阿布洛哈村,曾經「中國最貧困角落」,是擺脫貧困的村子之一。「阿布洛哈」在彝語中的意思是「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位於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金沙江畔西溪河峽谷中,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因歷史原因,該村一直以來沒有通公路,村民出村要麼翻山爬懸崖,要麼坐溜索過河,所有的來往物資全靠人背馬馱。
改變從2019年開始。這一年,四川提出要再年底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標。6月,一輛輛印著「四川路橋」字樣的工程車開進深山,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動工。
雖然通村路的長度僅3.8公里,但絕大部分路段都位於接近垂直的峭壁上,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垮塌。相當於修建高速公路特長隧道或特大橋的技術隊伍被抽調到現場服務指導;為加快進度,四川省還專門從省外調運了全世界當前仍在服役的最大直升機米-26。村民吉爾牛日與飛機的落點只有20米,「看到飛機的肚子裡開出挖掘機,全村人都傻眼了」。他把自己跟吊著施工設備的直升機的抓拍合影放大,貼在了新房客廳的牆上。
從動工到通車,整個工程歷時一年。這條「啃」出來的公路,標誌著四川100%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也為村民帶來了好日子。「車路雙通」後,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達到了貧困村的退出標準。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年2月25日,在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北街1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牌子已永久摘下,替代它的是「國家鄉村振興局」。機構更迭背後,是我國「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四川,這一規劃早就進入了落實階段。
產業興旺無疑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四川作為農業大省,要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前涼山已規劃了11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扶貧產業覆蓋了80%以上的脫貧戶,傳統的種養殖業正在向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發展。
在四川成都大邑縣,」雲種田」「雲收割」成了這裡的特色。農戶朱麗沙掏出手機演示:點開專用的APP,自家田塊地圖便顯現出來。上面有農資、作業、收糧、金融4個板塊,涵蓋了種田全流程。「只需在APP上圈定地塊,選擇相應業務,確認下單,第三方公司會直接來完成作業。」整個作業過程,朱麗沙甚至都不用到現場。田塊上安裝了紅外網絡球型攝像機,能360度實時監控,極大提高了村民勞作的便利與效率。
數字鄉村建設僅是四川鄉村振興工作的一部分。2020年,甘孜州理塘縣的小伙丁真在網絡意外走紅,理塘縣也由此被更多人認識。在該縣沙漠化曾十分嚴重的漢戈村,從2016年起便試點將環境治理和旅遊發展相結合,撒播金露梅、峨眉薔薇、波斯菊、金盞菊等十餘種花種800畝,並在花海旁開發200畝草原,建立遊客中心、賽馬場、鍋莊廣場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0餘個,走出了文旅融合新路子。
接下來,四川省將守住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這條底線,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加大農業農村開放合作,提升農業園區全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加大農業新技術新裝備推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給出鄉村振興的「四川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