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蘋果日報》副刊《果籽》創刊,劉東佩(Toynbee)於當時加入做開荒牛,做高級記者撰寫文化、潮流甚至是風月的資訊。他指,新聞從業員是從多方面找新聞題材掌握社會熱話,緊貼時事,同時,做到未雨綢繆,平日多閱讀新聞稿,是他找新聞題材的好幫手,更試過從新聞稿中找到好線索,寫成日報一篇全版的新聞報道。
約劉東佩見面談起以往在《蘋果日報》做高級記者的趣事,他帶了一堆新聞報道出來分享記者的取材觀點。回想當年,同事買了一張摺床,一張吊床,不論男女,全心全意找新聞題材,做採訪,寫文章,工作高峰期時,每月總有一、兩天留公司睡。
公關推薦受訪者 方便進行訪問
談起新聞報道的內容,雖然記者很多時預設了新聞題目去撰寫,但新聞稿對他們而言同樣非常重要。劉東佩說:「公關傳來的新聞稿電郵,曾經幫我找到好的線索最後寫成了全版紙的新聞報道。舉例三聯書店會定期發出新聞稿,推介好書,當中提到漫畫家李惠珍推出新作品,60、70年代她筆下《13點》風靡一時,於是我透過新聞稿找到三聯書店的聯絡方法再找到李惠珍做訪問,分享入行50年的經歷,寫成了一篇全版報道。」
公關每天向記者推介新聞稿,記者找訪問對象時也會問公關推薦人選。去年他曾負責一個「居安思藝」的欄目,介紹有趣的家居空間,他四處向公關、朋友以及設計公司打探合適的受訪者,往往發現設計公司推介的個案缺乏人的故事,反而公關及朋友推薦的人選,能以屋主第一身的角度,分享家居空間的故事及設計特色,從中找到好題材。
除了留意新聞稿外,記者緊貼時事是基本的要求。兩年前內地女星范冰冰主演的古裝劇《武則天》播出後風波不斷,一眾女星的身材引起全城熱話。有這類社會廣泛討論的話題,劉東佩就想出了新聞題材,連續數天下班後去圖書館讀書,對中國古代和中西方內衣文化資料全都看了一遍,整理資料後寫了篇「棄肩帶露半球 冧死兜下之臣」的報道。他說這個題材有時效性,同時也是網絡熱話,不介意付出時間跟進社會話題做資料搜集:「每位記者輪流負責『籽談風月』的版面,為了寫好一篇二千字的報道,我們會去讀數萬字甚至十萬字的書去準備。」
根據各大節日時間表 預先準備「罐頭」新聞
趕截稿,存「罐頭」新聞,是不少記者必經的階段。報社編採部有一個時間表,提醒記者編輯們大時大節或特別日子,每名記者輪流要準備好相對應的新聞題材寫報道,即是行內俗稱的「罐頭」新聞,提早準備好新聞,待需要時例如版面太空新聞量不足,就可馬上刊登。除了母親節等眾人皆記起的日子,劉東佩提起一篇他撰寫關於世界威士忌日的報道,他在香港尋找推廣威士忌的幾個人做了訪問,寫了篇「World Whisky Day數風流威友」,他指處理該篇新聞時,因為截稿時間趕急,一日做了三個人物訪問及拍動新聞。
現在回想,劉東佩說,每一篇報道其實都得來不易。日報港聞記者的工作性質是當日處理即日發生的新聞,趕完截稿時間就可以收工回家,體力好的人,再續下場相約同事一起食宵夜再回家,然而即使是副刊版,雖然感覺上工作題材較輕鬆,但其實要生產出高質素的新聞,一樣不可懶惰,又會多留意外國資訊,亦可以很花成本去完成一則新聞:「記者得知紐約一個Blogger可以在日常生活製造零垃圾,記者就刻意飛往紐約採訪,回港後拍片紀錄日常生活,嘗試按著同一方法生活,看看是否真的可以不製造垃圾,而最終發現在香港生活難以仿傚。」另外,他曾經看到外國一名104歲的「潮伯」備受矚目,於是在想香港是否有類同的伯伯可以訪問,就向信義會等組織公關查問是否有訪問對象。
劉東佩一直撰寫文化、生活潮流資訊,2017上半年,他去了遊世界,錢包乾塘,但眼界擴闊,心靈上卻富裕十足。最近他回港,加入潮流雜誌《Milk》旗下的《Milk Motor Club》,「這本雜誌現在乃與《Milk》一同出售,計劃明年初會出版為獨立雜誌,現在他已四出找題材為雜誌日後獨立出版做好準備,正是未雨綢繆表現。
撰文者介紹
黃琳,美通社媒體及受眾拓展主任,報章專欄作家,前港聞記者,曾任職於《讀者文摘》、《am730》、《晴報》、《BQ澳洲中文周刊》。